電腦週邊配備真是一種很有趣的東西
一開始是覺得有就好
但是當你用過稍微好一點 有設計感 或是有特殊用途的產品之後
你就會覺得自己不知道以前在矜持什麼鬼 (大笑
無論是從99元的滑鼠一路進化到現在的MX518
或是500以內搞不好就搞定的機殼變成2600的聯酷PC-K58
或是原本的螢幕開始變成雙螢幕輸出
↑↑這個大力推薦 雖然看起來好像是沒有必要 但是實際用過之後 你會發現多了一個副工作區對你整體的管理有非常大的幫助
就連我那個石頭老爸用過雙螢幕之後 就跑去把他辦公室的電腦升級雙螢幕了 (笑
尤其你是那種常編輯同時在作查詢或是習慣開著MSN跟其他的音樂/訊息軟體/或是使用Painter之類的繪圖軟體的更是大力推薦
能夠在不影響主工作區的情況下 旁邊開了一堆東西 真是good
離題了
反正就是原本因為雙螢幕的關係
加上我的螢幕當初其實是比較早期入手的
雖然螢幕本體是滿薄的 但是底座非常的大
也就是說 兩個加加起來底面積也差不多跟一個CRT相當了
設計的線路走向就全部往螢幕後面走了
↑↑例圖 全螢幕使用的時候還可以監看Msn是否有新訊息
不過其實以空間的使用效率來說 已經算是不錯的
但是由螢幕左邊還是可以看得出來 其實線很多 有點雜
我的桌子原本就是刻意買大(150x75公分)的 這樣一來 桌子還是去了2/3的空間
(因為要預留空間給繪圖板移動的餘地 所以很多地方不能放死)
↓↓↓↓↓ 買了螢幕架之後
由鍵盤跟桌邊距離對比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
桌面可以有效利用的縱深變得長很多
加上線都整合到架子裡面的線道 桌面除了滑鼠/鍵盤/耳機的線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線垂在桌面上
無論清理或是調整都方便 加上原來螢幕後方給線走得地方 現在可以把耳機架/喇叭/充電器之類的東西放放進去
變成以前左右佔用桌面的東西都放到螢幕後面去了 而且如果微微把螢幕拉高一點 就可以同時看到手機顯示/鬧鐘之類的 也沒有說看不到
而且充電器線變成平時都讓螢幕擋住 可視部份一整個整齊 從原先的佔用2/3桌面縮到了1/2 而且前方還大大的空了許多
會用到喇叭主要是離開座位的時候
平常多是以使用耳機為主
所以喇叭收在螢幕後面可能造成的疑慮等於不存在
這張是把螢幕拉出轉向 剛好可以躺在床上看動畫 (笑
而且之後如果換了可以支援翻轉的螢幕
看書或畫圖得時候可以整張顯示也是之後可以有的額外擴充功能
不過這個螢幕架由於要找比較堅固的材質 價錢上也就比較硬了
這兩個一組都2600左右 不過本身是有保固的
我選用的是調整部份使用彈簧的 好處是隨時移動相當方便
缺點是之後有彈簧疲乏的疑慮在
不過整體上無論是空間利用/便利/清潔保養便利性 都大幅的提昇了 其實是可以考慮加裝